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,网购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然而,在寒冷的冬日里,对于那些热爱动物的人,网购宠物似乎更是添加温暖的一种方式。然而,令人振奋的背后藏着不少令人担忧的乱象。近期,山东的韩女士就经历了一场心碎的购物经历,她下单购买的可爱泰迪犬,在收到货后却变成了口中的“星期狗”。
根据媒体报道,韩女士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下单时,看到的是一段可爱的棕色泰迪犬视频,直觉中这种可爱的小狗简直是毛绒玩具般的存在。可当她收到实际宠物时,却发现与宣传完全不符:不仅体型更大,脸型也长得有些奇怪,甚至与精致的宣传视频大相径庭。为了防止被骗,韩女士还要求卖家全程录像,但卖家却提供了经过剪辑的假视频,最终让她的信任付诸东流。
不仅如此,韩女士在支付完宠物费用与运费后,商品到达却需要额外支付提货费。而买来的狗粮和营养品套餐也变成了不知名的品牌,价格低廉,霎时让她感觉受到了双重欺诈。当她试图要求退款时,卖家直接将其拉黑。这种网络交易的不良行为,看似是单一的消费纠纷,却实际上揭示了许多消费者面对宠物购买时的脆弱地位。
法律专家指出,面对这样明显的欺诈行为,消费者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自身权益。例如,在交易前必须核查卖家的营业执照与宠物检疫证明,尽量选择正规平台购买。面对不法商家,消费者应积极主张权力,通过合理渠道进行维权,确保自身的消费安全。
与此同时,关于宠物健康问题的责任划分也十分重要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宠物后发现,它们不仅样貌与宣传大相径庭,还可能在短期内出现健康问题。李先生的柯基犬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因严重的细小病毒而不治,这其中的理赔和保障条款又让消费者感到无奈。部分商家设置了不合理的售后条件,规定宠物若在48小时内出现问题概不负责,这明显让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。
法律界人士认为,尽管现行法律法规对宠物交易有所规范,但在执行层面依然有待提高。他们呼吁,应加强对宠物交易市场的监管,特别是在宠物健康保障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应有明确的条款,建立宠物来源追溯机制,以减轻消费者面临的风险。
在未来,消费者在选购宠物时应更加谨慎,尽量选择宠物店进行面对面的交易,索要详细的健康证明,避免因轻信而上当受骗。这样不仅能为自己的心灵安慰提供保障,更能促进整个宠物交易市场的良性发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九游官方入口